实行垃圾分类,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,关系节约使用资源,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。
近几年来,首都北京这座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常抓不懈推动垃圾分类,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。
加强科学管理——
“以前,垃圾投放环境差,市民捏着鼻子扔垃圾,谁还有心思去分类?”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处长李彦富说。
北京开展桶站“满冒脏污”问题专项治理,下大气力改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。最近,北京不少垃圾站迎来“智慧桶”,居民靠近,桶盖自动开启,扔完垃圾,桶盖自动闭合并启动除臭。“全程无接触投放,方便又卫生。”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雍景四季小区居民王华林说。
形成长效机制——
2020年,新版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,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有了制度保障。
长效机制要见效,关键在抓落实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对全部6732个收运节点和处理设施全覆盖检查;12345热线安排专人梳理垃圾分类相关情况,问题查实即督促责任单位整改。
“市级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调度机制,压紧压实责任,实现长效治理。”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南斌说。
推动习惯养成——
扫描二维码,智能回收箱打开,投入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,重量和对应金额随即显示……每隔几天,家住顺义区光明街道的王敏就要到小区新投放的智能回收箱“提现”。“外卖餐盒每公斤6角钱,过去没人收,如今成了‘宝’,分类投放已成居民生活常态。”光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芒说。
今年5月,北京市相关部门随机访问3200余名城乡居民,调研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。“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8.3%,较5年前提高25.3个百分点。全市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3000余吨增至7450余吨。”李彦富说。
今年以来,北京将垃圾分类作为“文明家园行动”的重要内容,以持之以恒的定力深耕,进一步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。(人民日报)
liangjianzhang:woyanjiudeshiyigebijiaoxindexianxiang。guoqujishinianlai,chuangxingenrenkoudeguanxi,zaixinxingchanyezhongtixiandeyouqimingxian。gongyegemingyihou,chuangxinyizhishijingjizhongdezhongyaoyinsu。zaiyizhizaoyeweizhudaodeshidai,chanyelianjiaoyicengmianyouyidingdeguimoxiaoying,yeyourenkouyinsudeyingxiang,danmeiyouxianzaizhememingxian。梁(liang)建(jian)章(zhang):(:)我(wo)研(yan)究(jiu)的(de)是(shi)一(yi)个(ge)比(bi)较(jiao)新(xin)的(de)现(xian)象(xiang)。(。)过(guo)去(qu)几(ji)十(shi)年(nian)来(lai),(,)创(chuang)新(xin)跟(gen)人(ren)口(kou)的(de)关(guan)系(xi),(,)在(zai)新(xin)兴(xing)产(chan)业(ye)中(zhong)体(ti)现(xian)得(de)尤(you)其(qi)明(ming)显(xian)。(。)工(gong)业(ye)革(ge)命(ming)以(yi)后(hou),(,)创(chuang)新(xin)一(yi)直(zhi)是(shi)经(jing)济(ji)中(zhong)的(de)重(zhong)要(yao)因(yin)素(su)。(。)在(zai)以(yi)制(zhi)造(zao)业(ye)为(wei)主(zhu)导(dao)的(de)时(shi)代(dai),(,)产(chan)业(ye)链(lian)交(jiao)易(yi)层(ceng)面(mian)有(you)一(yi)定(ding)的(de)规(gui)模(mo)效(xiao)应(ying),(,)也(ye)有(you)人(ren)口(kou)因(yin)素(su)的(de)影(ying)响(xiang),(,)但(dan)没(mei)有(you)现(xian)在(zai)这(zhe)么(me)明(ming)显(xian)。(。)
巴军方警告印度不要误判形势
《2022年上海市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目录》主要涉及基础技术、应用技术和服务业态创新三个类别,包括隐私计算、新一代数字身份认证、人工智能安全等15个方向。